實踐中,查準賬是發現違紀違法或涉嫌貪污挪用等犯罪問題線索的重要途徑,要善于從異常的會計資料中發現疑點。筆者認為,應著重關注以下方面。
一是異常的數字。
要留意整齊的數字,比如“5000”元、“20000”元等,一般來講,票據上出現整頭整腦數字的情況并不多,特別是差旅費、招待費、會務費、采購物品款項等。因此,要留意異常的數字。票據的數字要與票據的內容相符合,要與票據項目的具體價值相等,如果票據數字明顯超出了事物的實際價值,這里面虛假的成分往往較高。比如購買一臺普通打印機,開票“10000”元,這明顯超過物品實際價格,就可能存在問題。要留意涂改的數字,特別是票據上有無涂改、修改的地方。如,淮安市洪澤區紀委監委在查閱某單位賬務時發現,一張8萬元的借條上,借條時間落款為“2015年”,其中“5”字明顯是由“4”字強行修改而來。由此逐步查清,該單位會計李某丈夫于2014年出具借條向該單位借錢用于承接工程,該單位負責人予以拒絕,但李某私自取出8萬元公款出借。2015年11月,李某為掩蓋私自借款事實,將上述借條時間涂改為2015年后混入其他票據交給單位負責人簽批,入賬沖抵自己此前支取的8萬元,后該款直至2016年11月才全部歸還。
二是異常的時間。
要留意時間不規則的票據。一般來講,常規性或合同類的經濟事項在票據結算的時間上也是較為固定的。比如合規福利的發放一般在逢年過節的時間,工程或采購款的結算也應該是按合同約定來,如果發現這些款項的時間明顯不符合常理,就需要引起重視。要留意時間不相符的票據。同一事項產生的附加票據在時間上應該是相符的或者出入不大的。比如差旅費報銷票據中的時間和出差的時間應該基本一致,否則就可能為虛假票據。如,淮安市清江浦區紀委監委在查閱某單位賬務時發現,該單位分管財務的副主任劉某,在本中心職工報銷5月22日至26日在C地培訓費用時,將自己5月6日在C地因私住宿的發票1200余元一同予以報銷,因時間不符,被發現查處。